雜誌簡介: 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 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 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
簡介
本期內容簡介
【封面故事】全聯參戰內幕
董座林敏雄曾和賴清德對打 此次卻關店投入防空演習 兩人恩仇揭密
每年農曆7月,台灣超市龍頭全聯常會推出「鬼故事」廣告,例如2013年「貞子篇」一開始嚇壞民眾,後來變成熱門話題,「全聯先生」也因此一砲而紅,並打開全聯聲號,就像颱風天要吃統一泡麵,中元節祭拜「好兄弟」商戰變成全聯的主場。台海情勢劍拔弩張,國防部自7月9日起展開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實兵操練,而在同一時間,全台2025年首場防空疏散避難模擬演練,也正同步進行。這一次,「全聯先生」變成台灣的「好弟兄」,成為賴清德政府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的要角。
「有空襲警報,有空襲警報!請各位民眾暫停購物,保持冷靜,依賣場人員指揮進行避難。」7月10日上午10時,全聯福利中心台北信義黎忠門市、................
鍾秉哲
〈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2002期〉
【封面故事】全聯參戰內幕
董座林敏雄曾和賴清德對打 此次卻關店投入防空演習 兩人恩仇揭密
每年農曆7月,台灣超市龍頭全聯常會推出「鬼故事」廣告,例如2013年「貞子篇」一開始嚇壞民眾,後來變成熱門話題,「全聯先生」也因此一砲而紅,並打開全聯聲號,就像颱風天要吃統一泡麵,中元節祭拜「好兄弟」商戰變成全聯的主場。台海情勢劍拔弩張,國防部自7月9日起展開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實兵操練,而在同一時間,全台2025年首場防空疏散避難模擬演練,也正同步進行。這一次,「全聯先生」變成台灣的「好弟兄」,成為賴清德政府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的要角。
「有空襲警報,有空襲警報!請各位民眾暫停購物,保持冷靜,依賣場人員指揮進行避難。」7月10日上午10時,全聯福利中心台北信義黎忠門市、................
鍾秉哲
〈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2002期〉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
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 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
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
《新新聞》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,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,《新新聞》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,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。
《新新聞》取材的標準是:新聞自由、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。透過這三個標準,《新新聞》呈現出來的風格,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,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,而這正也是《新新聞》的目的,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,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。
《新新聞》在內容呈現上,包含「政治」、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兩岸關係」、「國際關係」;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,試圖有所消弭。
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
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 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
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
《新新聞》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,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,《新新聞》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,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。
《新新聞》取材的標準是:新聞自由、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。透過這三個標準,《新新聞》呈現出來的風格,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,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,而這正也是《新新聞》的目的,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,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。
《新新聞》在內容呈現上,包含「政治」、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兩岸關係」、「國際關係」;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,試圖有所消弭。
本雜誌收錄卷期
(目前共有640刊)